(来源:华福研究)
宏观 | 美国就业大幅降温,美联储降息板上钉钉了吗?——美国就业数据点评
产业 | 美国有望降息且推动通胀上升的概率较高
医药 | 国内CD7 CAR-T疗法或迎突破,关注安科生物
电子 | AI持续驱动半导体价值增长,催生产业链投资机会
有色 | 江西锂矿停产未落地,碳酸锂价格波动较大
宏观
美国就业大幅降温,美联储降息板上钉钉了吗?——美国就业数据点评
核心观点:
美国7月新增非农就业大幅偏低的同时失业率走高,并大幅下修此前两月的新增就业数据,劳动力市场或的确受到加征关税的较大冲击。据当地时间8月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国7月新增非农就业仅7.3万人,并同时分别大幅下修5月、6月新增非农就业12.5万人和13.3万人至仅分别新增1.9万人和1.4万人,修正后,25Q2月均新增非农就业仅6.4万人,较修正前数据大幅下行8.6万人。由此,美国7月失业率也在6月小幅下行后重新反弹0.1个百分点至4.2%。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大幅跳水,至周五收盘日内大幅贬值1.38%至98.69。从新增就业行业分布来看,7月教育医疗行业新增就业人数最多,达7.9万人,也是4月以来新增就业最多的行业,近四个月合计新增就业人数高达28.6万人;此外,信息金融地产和批零交运公用事业也分别新增1.3万人和1.1万人。而专业商务服务、制造业、政府部门和采矿业当月就业则分别减少1.4万、1.1万、1.0万和0.4万人,其中,制造业新增就业连续三个月减少,共计减少达3.7万人。修正后的数据和7月新增非农就业数据结构指向与此前两月数据完全相反的结构:即美国主导先进产业链向本土回流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加征关税初期对美国本土尤其是制造业的生产实际上的确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严格的移民管控措施下,7月代表潜在劳动力供给水平的劳动参与率再度下行,受此影响,平均时薪同比也出现反弹。代表潜在劳动力供给水平的劳动参与率连续第三个月下行,较6月再度回落0.1个百分点至62.2%,创2022年12月以来最低水瓶,凸显在特朗普政府严格执行的移民管控政策下,美国的劳动力供给正在持续减少;由此,反映劳动力市场均衡价格水平的平均时薪同比在连续三个月持平后小幅上行0.1个百分点至3.9%,并将6月薪资增速上修0.1个百分点。数据结构显示,美国的劳动力市场短时间内或确实部分受到加征关税的冲击。但同时也需注意,新一轮财政扩张法案当前已经在美国国会通过,中长期视角来看,一方面,美国居民的收入将受财政补贴拉动而产生直接上涨;另一方面,企业在美国本土投资生产受到税收政策倾斜鼓励后,预计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由此,短期的劳动力市场冲击预计将随着美国财政扩张方案的推进而加速消退,后续,薪资增速的上冲或意味着通胀中与之相关度较高的非耐用品和服务消费价格也将随之上涨,薪资通胀螺旋后将有滞后性演绎路径。
劳动力市场当前呈现出的供需两侧同步降温趋势仍具有较强的暂时性特征,且尚未进一步传导至通胀数据。随着财政扩张法案的稳步推进,以及美国与各主要贸易对象国达成协定,预计后续美国劳动力市场仍有较大概率会重回升温。美国7月新增就业大幅偏弱、劳动参与率连续回落的同时失业率和薪资增速同步上行指向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在供需两侧同步降温的格局。但随着“大而美法案”的落地实施,美国企业在本土投资生产将得到大规模税收减免,产能向美国本土回流势必将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高的收入,加之财政也将直接对居民进行个税抵减,美国居民的收入将再度得到较强支撑。同时,近期美国与各国达成的关税协定均指向对美国有利的一面,日本、韩国、欧盟在分别被加征15%关税的基础上,还承诺对美国进行不同额度的巨额直接投资,此外,欧盟还需额外从美国购入巨额军事及能源产品。预计在税收减免及海外增量投资的拉动下,美国产能重构的进程将稳步推动。短期内的劳动力市场波动并非美联储决策的唯一影响因素,此前鲍威尔也曾强调过,若劳动力市场只单独降温而不对通胀产生更大的影响,美联储也不会采取大幅降息的操作。目前来看,劳动力市场的小幅降温尚未传导至美国通胀,后续随着劳动力市场大概率重回升温区间,通胀仍然承受着较强的上行压力,美联储的降息空间预计仍将受到限制。
风险提示:美联储降息幅度低于预期风险。

产业
美国有望降息且推动通胀上升的概率较高
核心观点:
1、美国经济内生性下行压力较大,预计财政和货币政策有望推动美国经济维持稳定,且通胀压力不断上升。
2、中国价格复苏后,对就业呈现正面影响,对产出或有抑制,总量层面重点是出口价格能否持续改善。
3、供给驱动的价格复苏更有利于资产价格上升,短期价格波动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较小。
4、重点看好非银,低PB行业,军工,恒科(自主可控)。
5、看好科创芯片,机构重仓风格下的科技龙头,茅指数,AI应用。
风险提示:全球制造业复苏受阻;中美关系改善不及预期;美国地产市场不健康。

医药
国内CD7 CAR-T疗法或迎突破,关注安科生物
核心观点:
行情回顾:本周(2025-08-04-2025-08-04)中信医药指数上涨2.7%,跑赢沪深300指数4.5pct,在中信一级行业分类中排名第2位;2025年初至今中信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上涨22.8%,跑赢沪深300指数19.7pct,在中信行业分类中排名第2位。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南新制药(+78%)、利德曼(+46.4%)、辰欣药业(+40.9%)、奇正藏药(+40%)、广生堂(+36.4%)。
国内CD7CAR-T疗法或迎突破,关注安科生物:r/rT-ALL/LBL为血液瘤中预后极差的类型,中位生存期仅6个月,且治疗手段极为有限,药物治疗方面除广谱化疗药外,仅奈拉滨1种药物在美获批上市。CAR-T疗法对血液瘤效果显著,但针对T淋巴瘤/白血病的CAR-T开发壁垒很高,目前所有已上市CAR-T均针对B细胞靶点开发,尚未无针对T细胞靶点的产品上市。在研管线看,安科生物参股子公司博生吉PA3-17国内进度领先,BIC潜力突出:PA3-17针对T-ALL/LBL适应症当前处于II期临床,I期数据看给药28天ORR达84.6%,CR/CRi达76.9%,全球最佳,且疗效可长期维持,具有BIC潜质,有望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的针对T细胞恶性肿瘤产品,后续适应症拓展潜力巨大!
本周市场复盘及中短期投资思考:本周医药AH均强势跑赢大盘,创新药相关标的再度展现强势表现,板块交易额放量超24%,高热度强势板块依旧明确,H股整体承压故涨幅较弱,本周地缘政治因素短期出清下有望迎来反弹。从事件来看:1)恒瑞与GSK达成潜在金额最高125亿美元的授权合作;石药新BD同样落地,SYH2086授权总代价最高达20.75亿美元。创新药板块持续有潜在BD催化预期,明确热度不减;2)育儿补贴明确落地,长期可关注生育及儿科相关板块。中期角度我们仍建议重点关注:1)创新药:主要三个方向:1、有收入有商业化能力且管线丰富的BioPharma和Pharma;2、根据技术和产业趋势布局有潜在大BD的一揽子标的;3、挖掘仿转创或前沿技术如基因治疗、小核酸、通用/体内CART、等弹性主题方向或个股;2)医疗器械:继创新药之后亦迎来政策拐点,股价、估值和配置均在底部,同时基本面预计将迎来拐点,重点配置。3)抓业绩好标的:8月开始讲陆续披露中报,积极寻找超预期标的。中长期继续坚持创新+复苏+政策三大主线。
本周建议关注组合:康方生物、上海谊众、安科生物、振东制药、亿帆医药、特宝生物、百诚医药、微创医疗、华康洁净、康众医疗;
八月建议关注组合:恒瑞医药、康方生物、康弘药业、特宝生物、安科生物、舒泰神、众生药业、诺思兰德、微创医疗、安杰思。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电子
AI持续驱动半导体价值增长,催生产业链投资机会
核心观点:
事件1:AI重塑数据中心,2030年半导体价值或达5000亿美元
讯石光通讯转引Yole数据显示,AI正强劲驱动数据中心服务器内半导体价值增长,预计到2030年,这一价值将达到约5000亿美元。服务器半导体含量的增加,主要源于存储、处理和互连对更多硅芯片的需求激增,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AI、机器学习(ML)和前沿模型(FrontierModels)所推动。逻辑半导体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HBM是第二大细分市场,光子学和共封装光学(CPO)的扩展(由Nvidia和Broadcom等公司推动)也正在改变服务器架构。仅光子学领域,预计到2030年收入将达到数十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用于服务器的半导体晶圆数量将超过2000万片。
事件2:2025年全球纯晶圆代工营收预计同比增长17%,受AI与高性能计算芯片驱动
Counterpoint报告显示,全球纯晶圆代工行业2025年营收预计增长17%,突破1650亿美元,2021至2025年期间12%复合增长率。2025年,3nm节点营收预计将同比增长超过600%,达到约300亿美元;而5/4nm节点凭借积极的制程节点迁移,仍将保持强劲表现,营收预计超过400亿美元。包括7nm在内的先进节点将在2025年贡献超过一半的全球纯晶圆代工总营收。这一增长趋势体现了高端/旗舰级AI智能手机的技术演进、搭载NPU的AIPC解决方案的兴起以及对AI专用集成电路(ASIC)、图形处理单元(GPU)和高性能计算(HPC)等应用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事件3: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2395亿块,同比增长8.7%,保持较高增速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4.7个和1.6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7.07亿台,同比下降4.5%,其中智能手机产量5.63亿台,同比增长0.5%;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66亿台,同比增长5.6%;集成电路产量2395亿块,同比增长8.7%,出口集成电路1678亿个,同比增长20.6%,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8.04万亿元,同比增长9.4%;营业成本7.02万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利润总额3024亿元,同比增长3.5%;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76%,较1—5月提高0.4个百分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良好景气度。
投资建议
AI拉动的数据中心、AI手机、AIPC、ASIC、GPU、HPC等需求正在改变半导体行业的价值分布,驱动设备、制造、材料以及封装等领域向更高阶的方向发展,我国作为电子信息制造大国,各个环节均将受益。
建议关注:半导体制造龙头:中芯国际、华虹公司、晶合集成;先进封测:长电科技、通富微电、晶方科技;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芯源微、中科飞测、汇成真空、精测电子、长川科技等;半导体零部件:江丰电子、正帆科技、先锋精科、汉钟精机、神工股份、富创精密、茂莱光学、波长光电、新莱应材等;半导体材料:鼎龙股份、上海新阳、晶瑞电材、金宏气体、路维光电、冠石科技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风险。

有色
江西锂矿停产未落地,碳酸锂价格波动较大
核心观点:
贵金属:美欧达成协议叠加鲍威尔鹰派言论,黄金价格承压重心下移。周初美国劳动力市场数据的意外向好进一步推高美元和美债收益率,给金价带来显著压力。特朗普总统对美联储的罕见访问以及市场对美联储利率政策的密切关注,为黄金市场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随后因美元走强、美欧贸易协议的乐观情绪以及鲍威尔鹰派言论的压制,金银价格震荡走跌。短期,特朗普关税再次来袭,金价上涨趋势不变;中长期美联储降息、通胀及美债信用走弱推动金价上涨。个股:白马建议关注招金黄金、山金H、紫金、赤峰、山金国际、中金及招金;黑马建议关注西金、晓程及万国等。白银及铂金加速补涨,建议关注浩通。
工业金属:供需偏紧格局不改,整体易涨难跌。铜,短期美对铜关税落地但将精铜排除在外使铜承压,但不管征税与否均不影响全球铜供需平衡表,中长期供需紧平衡格局将支撑铜价延续向上格局,旺季前利空出尽关注回调后的布局机会;中期,美联储降息及旺季或带动铜价上涨。铝,短期,铝价震荡为主;中期,美联储降息及旺季将带动铝价上涨。个股:铜建议关注白马金诚信及洛钼,黑马北铜,港股五矿及中色矿等;铝建议关注云铝、华通、中孚及天山等电解铝标的。
新能源金属:锂,短期来看,政策叠加矿端扰动催化锂价上行。长期来看供需反转还未出现,供应端增量仍未完全释放,碳酸锂仍需向下找平衡点,关注股票战略性布局机会。个股:建议关注永兴材料、中矿资源、盐湖股份、藏格矿业;弹性关注:江特电机、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其他板块:低成本镍湿法冶炼项目利润长存,关注力勤资源、华友钴业。
其他小金属:稀土,我们认为,磁材出口陆续恢复,叠加美国防部报价支撑,国内镨钕价格上行有支撑。需求端有向好预期,近期镨钕价格走势突破上半年高位,且市场成交增加,预计价格稳中有升。钨,供需双方激烈矛盾,成本面支撑动力强劲,然钢厂发出联合声明,对高位价格接受不佳,市场行情僵持博弈加剧。个股:稀土关注广晟、中稀、盛和及*st亚振等标的;钨关注中钨高新、章源钨业、厦门钨业。
风险提示:新能源金属:电动车及储能需求不及预期;基本金属:中国消费修复不及预期;贵金属: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通过本公众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华福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公众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华福证券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本公众号不是华福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华福证券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华福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